动力锂电池自动生产线概览及一些问题
来源:锐研机电
|
作者:锐研机电
|
发布时间: 2018-06-19
|
6352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能源注定是未来趋势,近日,国家出台了最新的新能源车补贴标准,大大提高了对于企业在生产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要求。也就是大大提高了众多汽车企业对于电池的要求。如果电池厂家还停留在以前粗犷式的生产,将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想要紧跟时代进行技术升级,那就不得不了解一下整个电池行业的信息,下面我们就来从锂电池的原料、加工、组装、等所有流程进行一些探讨和了解一些问题。
比较适合用同步带输送线(相比电芯尺寸小且变动也不大),各工位同步运行,各工序间状态和参数的连接、转换稳定可靠。模组堆叠、组装则更适合用选用机器人。如下图,模组框架外壳的焊接牵涉到焊接、视觉定位,同样应用机器人更方便灵活;至于把不同来料组装在一起,半成品/成品生产工位的转移就更能发挥机器人的灵活方便优势,这也是多规格小批量混线生产方式的最佳选择。
而电芯堆叠成模组后尺寸和重量都比较大,就比较适合倍速链输送线。半成品模组固定在治具定位板上,倍速链带动治具板一个个工位顺序流动,可在不同工位完成极柱的定位和清洗,汇流排的焊接,模组绝缘、耐压、电压、内阻等测试。 动力电池自动生产线的控制系统
由此可见,从电芯上料到最终模组下料,整个物料的传送通过传输系统(同步带输送线,倍速链输送线及机器人等)来完成。传输系统还可以根据工艺的调整需求灵活扩展工位,不同工位之间的传递无需人为操作,模组治具定位板自带产品尺寸调整机构,能适应不同尺寸模组的装夹,这样就比较适合小批量多规格的生产需求。焊接是整线中最关键的生产工序,为了适应不同规格尺寸混线式生产,视觉定位及激光测距等是自适应生产的必然选择。另外无论是电芯、模组还是电池包的电性能测试也是非常重要的工序,同样需要注意这种自适应生产方式。一般设计成多连接头,通过配方功能自动适应不同的测试点及测试项目。 动力电池自动生产线的控制系统
如果说电芯配组组装成模组段可以采用全自动化线,那么由模组组装成电池包则比较适合半自动化线,如上图。因为到了电池包组装段,来料、成品/半成品尺寸和重量都很大;其中柔性的线路串接等工作更离不开人工的协助;再则动力电池流程到这个阶段的标准化、通用化程度更低。因而借助滚筒输送线、助力臂、机器人、AGV小车等,配合人工以半自动化作业方式在目前情况下是相较简单而有效的生产方式。